《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时,可将热门电影《哪吒 1》与《哪吒 2》进行有机融合,以此增进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从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世界观经历了从神话世界观到宗教世界观,进而发展为哲学世界观的演变过程。《哪吒》系列电影中的主角哪吒,其原型源于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与《西游记》。在电影情节设定里,哪吒一出生便被贴上了“魔王”的标签,处于极为不利的命运开局。然而,哪吒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自主抉择,成功打破了命运的重重束缚。影片中那句经典台词 “我命由我不由天”,深刻地反映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它不仅体现了哪吒对于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认知,即不认可外界所强加的既定命运,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彰显了哪吒通过自我奋斗来主宰人生道路的坚定态度,更是一种明确的价值观,突出了个体自主决定命运的核心价值。
通过对《哪吒》系列电影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有关世界观的知识。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刻画,到电影所传达的深层次观念,都为我们理解哲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并非高深莫测、遥不可及。借助电影中哪吒打破命运枷锁这一情节,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领会哲学在帮助人们构建正确自我认知、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哲学思维来指引人生方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结合章节:导论
结合点:引导学生从《哪吒2》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蕴含精神,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涵的关系。
教学设计:播放《哪吒 2》中展现哪吒抗争、突破困境的精彩片段,提问学生从哪吒身上感受到怎样的精神品质,引出本节课主题。
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哪吒 2》中的创新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与时俱进特征的相似之处?
总结:哪吒不服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中国人民面对艰难险阻,勇于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不断突破旧有观念束缚,体现出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引导学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如何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深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近期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这部影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主题不谋而合。
哪吒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其最早以宗教形象传入中国,经过千百年的 “本土汉化”,逐渐演变成我们熟知的三头六臂、嫉恶如仇的模样,并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经典小说中大放异彩。哪吒“大闹东海”“剔骨削肉”等事迹深入人心,他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和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种抗争精神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鲜明的映照。
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来看,哪吒被赋予了反帝反封建斗士的角色意义。毛泽东就常以哪吒举例,强调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在那个民族危亡、社会亟待变革的时代,无数有志青年如同哪吒一般,不满于旧世界的黑暗秩序,挺身而出,决心改造这个世界。1919 年的五四运动,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向封建礼教、帝国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他们就像影片中哪吒敢于挑战强权的无畏姿态,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未来,毫不退缩。
又如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以及南湖红船中开天辟地的 13 位开拓者,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为中国革命寻找光明的道路。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封建统治腐朽不堪,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但这些革命先辈们,如同哪吒一般,凭借着对理想的执着和与世界交锋的勇气,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他们不顾艰难险阻,敢于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平等自由的新中国。
在革命的道路上,无数先烈展现出了哪吒式的抗争精神。陈延年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邓中夏骨头烧成灰,也要做中共党员;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为了严守党的秘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一切。正是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抗争和流血牺牲,才铸就了革命的胜利之盾,让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影片中哪吒与无量仙翁的大战,结局虽不明朗,但哪吒那股不服输、要改变世界的决心令人动容。这种精神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也屡见不鲜。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成功翻越六盘山,进入宁夏南部地区时,发出了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的慨叹。这里的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与哪吒形象中的关键元素相呼应,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和强敌时,毫不畏惧、坚定抗争的决心。他们就像哪吒一样,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哪吒之魔童闹海》还展现了哪吒的成长与蜕变。哪吒从一开始被世人误解、排斥,到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赢得认可,这种成长历程也能与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诸多方面相联系。近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曾因闭关锁国、落后挨打而被列强轻视。但中国人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奋斗,逐渐实现了国家的觉醒与发展。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戊戌变法尝试政治变革,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尝试中不断成长。就如同哪吒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
将《哪吒之魔童闹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能够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生动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哪吒这一充满魅力的形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在近现代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领悟到先辈们勇于抗争、敢于变革、不断成长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在讲述《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中引入《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素材,影片将传统形象重构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并融入幽默、勇敢等当代元素,将三星堆青铜纹饰、川剧变脸等元素融入场景设计,这种“创造性转化”证明传统文化并非陈旧符号,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焕发新生,这是新时代所赋予的。此外,1979年《哪吒闹海》与《哪吒2》的角色设定变化:从“剔骨还父”的悲壮反抗,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动革新,折射出文化创新从“解构传统”到“重构价值”的进阶,同样赋予青年人新的时代价值导向。最后,哪吒从“魔童”到英雄的转变,李靖夫妇从“严管”到“信任”的教育方式。也恰巧印证了改革创新需破除固有观念。作为文化产业重要载体的电影,全球票房一直都在西方电影的统治下,更是潜移默化的传播着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我们在崇拜好莱坞大片的同时,电影产业也在高歌猛进,实现着全球性的突破,让中国IP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通过数据对比,说明中国文化产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第一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章节中,我们引入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影片作为教学素材。我们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影响力传播等多个维度出发,剖析了该电影的价值。《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不仅创造了票房佳绩,更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远影响。以此片为案例,探讨其对加速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作用,结合课程具体分析其如何通过树立文化自信、实现创新表达、推动产业升级及促进国际传播,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与宝贵启示。
1.文化传承创新:强调哪吒电影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演绎,将古老神话与现代价值观和叙事手法融合,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把哪吒的故事赋予新的亲子关系、自我认知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激发民族文化自信。
2.文化产业发展:以哪吒电影票房成功和产业联动为例,阐述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柱作用。其周边产品、主题活动等带来经济效益,反映出优秀文化作品能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创造就业和经济价值,促进文化市场活力。
3.文化影响力传播:讲述哪吒电影走出国门,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元素,像哪吒形象、中国神话体系、东方美学等,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通过优质文化产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以创新表达为动力,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国际传播为目标。未来,我们应继续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资源,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