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永利集团 >
我院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学习2025年福建省“同上一堂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8-31 10:24:00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与素养,8月30日,yl23411集团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看学习了2025年福建省“同上一堂思政课”大型思政金课--《苟利国家生死以》。
  本次全省联动的“同上一堂思政课”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诗句为主题,通过历史场景还原、学者深入解读、林则徐后人真情讲述等多种创新形式,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课程立意高远、内容丰厚、形式新颖,为全省大中小学生及教育工作者呈现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示范课。
  观摩过程中,yl23411集团的教师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课程结束后,学院立即组织了热烈的研讨交流会。与会教师纷纷发言,畅谈观摩心得与教学启示。
  陈冬梅:今年恰逢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本次开学第一课课程巧妙结合实景、场馆,通过多层次、立体式呈现,生动讲述了林则徐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务实创新、清廉刚正的感人历程和生动故事,从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到沉浸式实景展示,一步步还原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底色。令人感动并深受感召,思政教育需打破理论与现实的壁垒,以可触可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故事为纽带,让爱国情怀落地生根。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要将优质素材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秦莉萍:使命担当:思政教师的责任与践行
  “教育者先受教育”,这堂思政课也让我深刻反思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这堂思政课为标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这堂思政课为契机,汲取育人智慧,牢记使命担当,用爱国之魂铸就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慧:观看《开学第一课》中“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主题分享,作为马院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这句诗承载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正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要义。新时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感,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深耕细作。今后,我将把这句箴言融入教学案例,结合时代故事阐释其当代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培育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陈沁蕊: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远不止于一节简单的历史回顾或道德说教,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跨越时空的沉浸式精神对话。在借助民族英雄林则徐这一福建本土诞生的伟大历史坐标,将宏大的“家国情怀”从教科书上的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触的生动实践。这节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在于其打破讲台边界的情境创设。它没有将学生仅仅束缚于教室的方寸之间,而是通过电视镜头,将课堂延伸至林则徐纪念馆、虎门销烟旧址等历史现场。当学生们看到故土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物,听到学者在真实场景中的深度解读,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立体而鲜活。在叙事视角上,巧妙地采用了多元交织的“对话”模式。后人的讲述提供的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家族传承视角,让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人性化;学者的解读则从历史维度、时代价值进行提炼和升华,赋予“苟利国家生死以”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最终,这堂课的落脚点是价值的内化与时代的连接。它绝非为了沉溺于过去,其深刻用意在于回答一个现实问题:在和平年代,青少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精神?课程试图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开放意识、清廉刚正的人格风骨、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转化为当代学子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承担责任、热爱祖国的内在动力。它希望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爱国并非遥不可及,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学好知识就是建设国家,恪守诚信就是奉献社会,拥有国际视野的同时葆有中国心,便是这个时代“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总而言之,这堂“同上一堂思政课”是一次将“福建特色”、“历史深度”、“时代精神”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的尝试。它力求让思政教育摆脱刻板印象,变得“活”起来、“实”起来,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激励新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书写属于他们这一代的爱国篇章。

  丁静:观看了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为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视频,我深受触动。林则徐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虎门销烟,以无畏勇气捍卫民族尊严,展现出坚定的爱国信念 。他不仅在禁烟上雷厉风行,一生还遍历地方,积极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始终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要将林则徐的故事与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励他们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李莉娟: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观后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林则徐,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要传承文化,也要吸收先进经验;知识传授与品德塑造不可偏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林则徐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林晓玲:在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的特殊时刻,重温他的事迹,不仅仅是为了缅怀一位历史英雄,更重要的是传承他身上的爱国精神、担当精神和进取精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传承林则徐的精神,就是要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弘扬社会正气,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郑炳杰:《苟利国家生死以-2025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是思政课》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为契机,通过多维度的叙事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时代养分。林则徐后人的追忆与学者专家的解读,在虎门销烟遗址、林则徐纪念馆的实景呈现中交织,既还原了历史现场的温度,又揭示了家国情怀的精神密码。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轴心,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铮铮誓言转化为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的行动指南。当看到莘莘学子庄严宣誓的场景,我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就是要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血脉在代际传承中永续。这堂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民族英雄的最好纪念,更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刘凯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诗以厚重的声音响起,搭配着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现场坚毅的影像,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240 年的时光流转,林则徐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的担当、智慧与务实,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前行之路。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是 “知识的传授者”,更是 “精神的传承者”,林则徐身上 “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 的担当,恰是我们需要坚守的育人初心。我们当以林则徐精神为指引,将历史的智慧转化为教学的创新,将先贤的担当融入育人的实践,让思政课堂成为传承精神、培育新人的 “沃土”,引导新时代青年在回望历史中坚定信仰,在践行使命中成长成才。
  刘茜:今年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苟利国家生死以——2025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聚焦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生,结合实地实景、场馆旧址等情境展示,多层次、立体式展现林则徐一生为人为官为事的价值立场“修身治平,爱国为民”、精神境界和意志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他的人生写照。即便遭贬伊犁,仍心系边疆,修水利、垦荒地。林则徐的爱国担当与远见,早已超越时代,至今仍提醒我们:面对挑战时,唯有以家国为念、以实干破局,方能守护民族的未来。
  黄晓慧: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观看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的这堂“苟利国家生死以”思政课后,我深受启发。课程以林则徐的名言为精神主线,串联起福建本土红色资源与时代实践,实现了“学段衔接、精神贯通”,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 课程最亮眼的是“分层设计”:小学段通过情景剧演绎虎门销烟,种下爱国种子;中学段结合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史实,深化责任认知;高校段则聚焦新时代闽籍科研工作者、援外医疗队员的事迹,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与专业报国结合。这种从“感知”到“认知”再到“践行”的梯度设计,精准契合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 这堂课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启示:要立足本土资源,搭建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桥梁;要打破“单向灌输”,通过跨学段互动、真实案例赋能,让家国情怀真正融入学生成长,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
  陈甜:《苟利国家生死以-2025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是思政课》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为契机,通过多维度的叙事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时代养分。林则徐后人的追忆与学者专家的解读,在虎门销烟遗址、林则徐纪念馆的实景呈现中交织,既还原了历史现场的温度,又揭示了家国情怀的精神密码。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轴心,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铮铮誓言转化为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的行动指南。当看到莘莘学子庄严宣誓的场景,我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就是要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血脉在代际传承中永续。这堂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民族英雄的最好纪念,更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许梦娇:观看了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为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视频,我深受触动。林则徐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虎门销烟,以无畏勇气捍卫民族尊严,展现出坚定的爱国信念 。他不仅在禁烟上雷厉风行,一生还遍历地方,积极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始终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要将林则徐的故事与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励他们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陈莉:《苟利国家生死以》--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史料,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精神。这堂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学生们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盛,个人才有尊严和幸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创新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林荷: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也是福建近代民族人物的代表之一,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通过此次“开学第一课”,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更深刻理解了其家风家训、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此次“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将林则徐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据悉,本次集体观摩与研讨是yl23411集团秋季学期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后续还将围绕“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等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yl23411集团 陈沁蕊/文  雷竞/编辑 陈沁蕊/排版

版权所有:MACAO·yl23411永利集团(VIP认证)官方网站-欢迎光临   2022-2025     闽ICP备07005638号

学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葛岭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591-83909908     0591-83909902